6月2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全娥副研究员做客山大历史文化学院长风讲坛,作了题为“文献计量学与学术论文评价”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档案学专业谭必勇副教授主持,档案学专业霍艳芳老师及部分本科生、研究生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任老师首先介绍了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基本特点、计量对象及主要功能。接下来,她阐述了文献计量评价对人文社科研究的特殊性,即地域性强、出版物形式多样化、理论发展周期长。任老师指出,评价结构与资源分配密切相关,评价制度对学术成长至关重要,为此要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殊性设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
随后,她对基于文献引证关系的人文社科论文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方法包括引用认同评价法、引证图像评价法、复合层次评价法等。任老师通过引用认同学术交流循环图、引用认同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流程图、知识网络雏形图等图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与知识转移的情况。她表示,引用认同通过论文作者对已有知识的阅读与吸收程度体现其研究的科学性与新颖性;引证图像则从论文被引角度评价文章的学术影响力,引文数据库有限性造成了引文评价功能的有限性。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她提出建设本土化核心数据库、根据各学科引文平均半衰期确定最佳评价时段、赋予不同类型出版物不同权重等有效措施来弥补引证图像方法的不足。讲座中,任老师还通过概念齿轮图对核心论文、高被引论文、经典论文、优秀论文、获奖论文等作了区别与讲解。
在互动环节,任老师就同学们感兴趣的“如何获取高质量论文”、“怎样看待各行业的评估热”、“如何优化人为形成的知识壁垒”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此次讲座内容充实,资料新颖,思路清晰,理念创新,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开辟了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新视角,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无穷魅力。启发我们将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知识与档案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
嘉宾介绍:
任全娥,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大数据与信息资源管理。代表作有《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等著作,在《中国图书馆学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证分析”等相关课题,多次参与相关科研管理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