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儒家文明论坛第20期:朱子体系建构的方法学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6日 21:40    作者:崔翔    点击:[]

2017年10月25日,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共同主办的“儒家文明论坛”第二十期:《朱子体系建构的方法学》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本次讲座由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访问学者蔡家和教授主讲,儒学高等研究院翟奎凤副教授主持。

\

讲座伊始,蔡家和教授首先分判了朱子学问体系方法建构的两个向度:一是朱子教人为学之法,二是朱子学体系建构之法。前者为朱子所示为学的工夫论,如“下学上达”,“半日静坐、半日念书”,“先知后行”诸类,朱子既已明示,学界相关讨论亦多,因而不作重点。而后者则是朱子建构体系之法,是隐昧不宣的,因此蔡家和教授藉由比较法将其展现,即将其与阳明学、乾嘉学派作一比较,此亦是朱子将自家理气论与经书如何做一结合之方法。

具体而言,蔡家和教授认为朱子建构体系的方法有六,并分述之。其一,“以义理领导训诂”,以《四书》为中心构建理学体系,创造性地诠释各经,透显理气论之形上本质。其二,删改原文,以理学体系为标准对待其他见解或版本,合己者存,不合者舍。其三,以改本《大学》重释《论》、《孟》、《庸》,此法本身已属外部诠释,何况是以改本《大学》为中心?其四,增字为训,如以“然”与“所以然”增字诠释阴阳与太极,为构建理气论而置阴阳于形下,此法在当时即受象山强力驳斥。其五,析分一性而为二性,将孟子之性义诠释为性之为理与性之为气,此确非先秦原意,而是一种理学的建构,从另一角度看,此种建构能使儒学的生命化腐朽为神奇,从儒、佛、道之相遇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而为新儒学。其六,断句释文,如《论语》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与朱子之“先知后行”不合,朱子乃注“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曲意解经。

可以发见,朱子在诠释《四书》时,透过“以义理领导训诂”之方式,将《四书》与自家体系相合。此背后的指导原则,乃是理气论之架构,朱子于此虽不明讲,然若与他家诠释相比,则容易相形而出。因此,蔡家和教授断定朱子对于经书的诠释乃是一创造性的诠释,而朱子之功过,亦表现在此。在儒学势微之时,以大综合之气度来建构体系,则如同在儒学生命中注入了新的活水,而重新茁壮。事实亦证明,朱子所开出的体系,至今已显耀了八百多年,整个东亚文明或多或少与之相关,这也是朱子建构体系的伟大之处。

提问环节,蔡家和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在场师生朱子方法论的独特性、创造性、优越性之所在与心学背后之方法论等方面的疑问。值得注意的是,翟奎凤副教授就朱子体系内在发展的时间性问题与蔡家和教授展开了探讨,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蔡家和,台湾中央大学哲学所博士毕业。现任山东大学儒家协同创新中心访问教授,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鹅湖月刊》社副社长及常务编委,曾担任《鹅湖月刊》主编、《东海文学院学报》等刊物编委。主要主要研究方向是宋明理学。)

上一条:儒家文明论坛第21期:文本的帝国——明清时期的出版格局与书籍分销网络 下一条:儒家文明论坛第19期:专题文献·朱陆异同·策问策论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512 电话:0531-8836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