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19时,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共同主办的“儒家文明论坛(第五十八期)”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1916举行。本场讲座题目为“从孔子的教育思想来考察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奥秘”,由儒家儒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国学与西学国际学刊》和Brill Yearbook of Chinese Theology主编兼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世界文化系博导教授、赫大汉学和西方文明双博士、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黄保罗教授主讲。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翟奎凤主持本场讲座。

在讲座开始,黄保罗教授首先说明了芬兰教育被称为全球第一的这一现象:即芬兰的幼儿基础教育连续两年(2018-2019)被PISA(the OECD‘s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即: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评为全球第一,并且同时吸引了欧美乃至全球对芬兰教育的关注与学习。

黄保罗教授接着指出芬兰教育的三大突破点:第一,突破了“学”的概念,即学习不仅仅意味着学习知识,更是学习生活;第二,突破了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即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第三,突破了学科限制,即采用主题和现象教学,使得一个教学活动涉及社会、语言、数学、艺术等多项技能领域。
随后,黄保罗教授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参照点对芬兰教育如此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考察。
在基础的准备性工作中,黄保罗教授首先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总结为十一点,即:1修身——孔子教育思想的根本;2 成人——全面发展的教育;3 君子不器——生命教育;4 仁者爱人——仁爱教育;5 和为贵——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 尽善尽美——审美教育;7 温柔敦厚——性情教育;8 人格平等;9 有教无类;10 因材施教;11启发式教学。
其次,黄保罗教授对中西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展望了未来教育所应当具有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黄保罗教授尤其强调了人格与幸福在教育中的突出地位。
在做完这些基础性工作后,黄保罗教授在六个方面对芬兰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
第一,芬兰教育的本质是专注于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核心,这意味着学校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具体知识、技能,更是培养学生更高层的精神世界。第二,芬兰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学以成人,因此芬兰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三,芬兰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品格、幸福教育,即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道德品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的地方。第四,芬兰教育的方法是游戏教学和寓教于乐,由此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五,芬兰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优点,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独特价值、树立对自己的自信心。第六,芬兰在探索未来教育的路途上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的独特价值在教育中应该更加突出,即突出人的创新性与学会学习的能力。
在发言的最后,黄保罗教授指出,芬兰教育不仅仅讲明了上述理论,更是在实践中践行着上述理论,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芬兰教育可以成为世界第一的原因。同时,在对芬兰教育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中国教育也可以从中吸取营养,取长补短。

在黄保罗教授发言后,翟奎凤教授对发言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在孔子的教育思想、通识教育、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等方面与黄保罗教授进行了对话。此外,现场的各位老师、同学也纷纷提出问题,与黄保罗教授针对芬兰教育和其对中国教育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黄保罗教授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既能在理论层面对芬兰教育进行剖析,同时又随处举出现实中例子来辅助说明,使现场听众受益匪浅。最后,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