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儒家文明论坛第29期:“天人合一”是否为国学所独有?——西学视野中的天人合一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8日 14:52    作者:    点击:[]

2018424日,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共同主办的“儒家文明论坛”第二十九期:《“天人合一”是否为国学所独有?西学视野中的天人合一》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本次讲座由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访问学者、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世界文化系博导教授黄保罗教授主讲,儒学高等研究院蔡祥元教授主持。


     

讲座主要根据刘笑敢先生所撰《天人合一:学术、学说和信仰——再论中国哲学之身分及研究取向的不同》,从西学的视野下来分析“天人合一”是否是国学所独有的理念。黄教授首先将西学的概念归纳为:以理性为标准的人文学研究和以信仰为根基的基督教神学。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国学之天人合一与西学之神人合一,在伦理、道德、修养和人格修炼、与大自然相处及改变生态环境等领域有许多共同点和可相通之处。但在本体论、救赎论和终末论等领域则有较多的差异。在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国学与西学都有所肯定,其所针对的对象却有形而上的天或神与形而下的自然与人之分,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分野语境中,包括理性在内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限度有所不同的。

黄教授认为正确对待国学之天人合一与西学之神人合一之态度应当是认识两者的相似点和差异性,避免简单地划分优劣和排他,努力追求相通合作,这也是文化或宗教相处的重要思路。鉴于上述论证,黄教授认为,“天人合一”并非国学所独有之概念,西学中也有着相当甚至更加丰富的内容,且有着更加严密的系统。

提问环节,大家与黄保罗教授积极互动,场面热烈。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条:儒家文明论坛第30期:四面楚歌是洋人的剑——近代南洋华人蒙学的悲情岁月 下一条:杨国荣:儒学与实用主义——内在哲学旨趣及其多样展开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512 电话:0531-8836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