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协同单位
核心协同单位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学府,近年来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迅猛,人文方面有国家重点学科“专门史”,相关领域中央文史馆馆员2名,一级学会会长2名。相关学术机构有:

(1)国学研究院

为打造高端学术平台,承继老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的优良学统和辉煌历史,2009年11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正式复建,为直属学校的跨学科研究机构。现任院长陈来教授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朱子学会会长,所著《朱子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仁学本体论》等大作蜚声海内外。副院长刘东教授创办并主持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和《人文与社会译丛》两大丛书,在海内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刘东教授著作《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荣获“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称号。2014年12月24 日,《中华读书报》评出2014年十佳图书,其中清华国学院陈来教授的专著《仁学本体论》与清华国学院编《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荣登榜单。近年来研究院已出版《清华国学丛书》、《清华国学文存》多种,主办的《中国学术》(商务印书馆出版)享誉海内外。

(2)人文学院(“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儒学研究中心”、“礼学研究中心”)

学院的学科专业涉及文学、历史学、哲学等文科学科门类。学院现有教工180余人,其中教授77人。学院现有4系1中心20余个研究机构,近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400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等,目前在研项目200余项。院长万俊人现为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学院下设有“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儒学研究中心”、“礼学研究中心”等与儒学相关的多个研究机构。学院与儒学相关的著名学者有万俊人、唐文明、彭林、方朝晖等。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 “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5个,相关国家重点学科有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史、民俗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相关机构有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易学文化研究院等。

(1)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

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12月。研究院旨在吸引世界范围内在人文宗教领域最具影响的学者参与研究,搭建不同信仰与文明之间的世界知名的对话平台,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安宁与和平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心目前已与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台南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国文学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长城学会、中国文化院、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等签署了合作协议。2012来先后举办了“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儒释道融合之因缘”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

(2)教育部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中心致力于从民俗典籍的角度来研究儒家文明对中国人生活习俗的影响。中心的学术目标是将我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开创的民俗学,以著名典籍文物文化学家启功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的典籍文献学和由章黄学派重要继承人陆宗达先生创立的传统语言文字学结合在一起,从上、下层文化和语言文字载体三方面整理和阐释中国传统文化。

(3)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

研究院是专门从事易学及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和传播的学术机构。已出版易学文化著作30余部,在海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推出大型易学古籍整理成果《中国易学文献集成》(初编),共68册,约2000万字。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 “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有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中国古典文献学、教育史2两个人文学方面的国家重点学科。相关科研机构有:

(1)人文学院

学院现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艺术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5个系,以及古籍研究所、韩国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汉语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典文献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中文、历史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和哲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全院现有在编教职员工180人,其中教授60名。学院在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学、中日韩儒家文化交流等方面为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作学术支撑。

(2)浙江大学古籍所

拥有一支阵容整齐、实力强大的学术队伍,13位研究人员中,有教授8人,教育部特聘教授2人。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本所前辈沈文倬教授的经学研究,尤其是“三礼”学的研究在学术界颇具声望和特色。龚延明教授的中国古代官制研究,束景南教授的朱熹与中国文化史研究,张涌泉教授的敦煌学与俗字研究,王云路教授的中古汉语研究均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3)宋学研究中心

中心以宋代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与社会制度为研究核心,在宋明理学方向,出版了董平教授的《浙江思想学术史》、《王阳明的生活世界》、《陈亮文粹》等;在宋明经学与儒学研究方向上,出版了束景南教授的《朱熹年谱长编》、《朱熹佚诗佚文全考》、《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关长龙教授的《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中国学术史述论》、《中国古代文化会要》等。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 “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有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历史文献学、宗教学、专门史等3个相关国家重点学科。相关学科与科研机构有:

(1)国际儒学研究院

四川大学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合作,于2009年10月共同组建了“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该院集儒学研究、儒学教育和儒学普及诸功能于一体,是一所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是整合全校文、史、哲等学科相关研究力量形成的一个跨院系的研究平台,设有“三所”(中国儒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蜀学研究所)、“四室”(儒商文化研究室、宋代文化研究室、海外儒教研究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室)等机构,主要从事以儒学为内容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文化普及工作。本院致力于《儒藏》、《中国儒学通案》、《儒学大师文库》、网络《儒藏》等的整理和研究,在儒学研究、宋代文化研究三大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任院长为著名学者舒大刚教授。

(2)国家重点学科:历史文献学:

本学科在古文字学、儒学文献、出土文献、宋辽金元文献以及其它重要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2007年,在国家五年一轮的重点学科考核、新增与认定工作中,历史文献学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本科专业首个全国重点学科,国内专业排名一直名列首位。

(3)新建学科:中国儒学

2005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在历史学一级学科内正式设置中国儒学博士点,招收儒学史、儒家思想、儒学文献、经学史、儒学文化、儒学与当代社会等专业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 “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人文社科方向的国家重点学科6个。相关科研机构有:

(1)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学术奠基人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契教授。冯契教授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金岳霖、冯友兰等先生,致力于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汇通中西哲学,推动儒家哲学的创新性发展。他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建立了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哲学系拥有9个教研室,2000年,以中国哲学学科为核心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被教育部确定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中国哲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哲学系共有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18人,1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哲学组成员,1人为教育部社科委员,1人为中央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教材首席专家。中国哲学学科带头人杨国荣教授是国内儒家哲学研究领域的权威,现为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2)古籍所

古籍研究所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两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所在单位。古籍所前辈名家有易学大家潘雨廷先生,今有朱杰人教授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刘永翔、严佐之教授均为儒家文献学大家。古籍所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古委会重大项目《朱子全书》的校点整理工作,并由此形成了朱子学暨儒学文献研究的新特点和重点发展方向。之后又完成《朱子全书外编》。2012又完成古委会重点项目《顾炎武全集》的整理编纂工作。目前全所正从事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朱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

(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是以哲学系中国哲学为主体,整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与史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资源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所的学术名家有陈卫平教授,现为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研究所的主要目标为:推动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研究、促进中西思想文化的高层次对话、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服务。基地现有教授10余名,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和结构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文学评论》、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P32关于华东师大的补充材料。1、哲学系介绍可增加的内容: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1人;2、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介绍可增加的内容: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哲学史(1949—2009)”(首席专家陈卫平)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首席专家高瑞泉)另外,我现在承担了中宣部马工程招标项目“中国哲学史”的普及读本的首席专家,今年会完成。

 

曲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为山东省属重点高校,学校注重依托孔子故里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形成特色优势。1979年,曲阜师范大学成立孔子研究室,成为国内高校第一个专门研究孔子、儒学和传统文化的学术机构;1983年扩建为孔子研究所;1993年,适应孔子、儒学研究发展的新形势,整合相关研究人才,成立了孔子文化学院。同年,获得“专门史(思想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专门从事孔子与儒学研究的思想史专业被评定为山东省“九五”重点学科;1999年被批准为“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200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专门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学科,并被确定为“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被确定为“十二五”山东省强化建设的研究基地。2013年,成立孔子文化研究院。2013年曲阜师范大学被山东省确定为“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2014年成立山东省首家国学院,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任名誉院长,儒学研究专家、曲阜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傅永聚教授任院长。2013年11月,由傅永聚教授担任首席专家,联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专家,申报的“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全文数据库建设”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学校还设有圣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中心、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研究中心、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512 电话:0531-8836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