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儒家学者共聚尼山圣源书院,追问儒学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6日 08:23    作者:尼山圣源书院    点击:[]

2016年7月1日至2日,由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尼山圣源书院主办,以“借问路在何方——儒学复兴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的思考”为主题的尼山会讲在山东泗水尼山圣源书院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室主任、尼山圣源书院秘书长赵法生,韩国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郭沂,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副院长颜炳罡、黄玉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苗润田,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教授、院长舒大刚,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景海峰、王兴国,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尼山圣源书院副秘书长赵卫东,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副教授宋立林,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伟等专家学者,与二十余名来自以上各校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这次会讲。

围绕“儒学复兴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就“当代儒学复兴之我见”、“大陆儒学与海外儒学”、“儒学的传承与青年之责任”、“儒学复兴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儒学复兴的现实路径”等五个论题分别展开了五场学术会讲。在每场会讲中,参会学者围绕论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辩难,与会学生也纷纷就各个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向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整个会讲气氛活跃、辩论激烈、讨论深入。通过这次精彩的学术会讲,与会师生对“大陆新儒家”、“儒学与宗教”、“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发展现状”、“儒学复兴的标志途径”、“设儒学为一级学科”、“儒学的未来走向”等学术热点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与会学者对当前儒学复兴的势头表示乐观,认为就官、学、民、企各方表现出对儒学、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而言,儒学复兴在当代中国前景看好,充满希望;有的学者对当代儒学复兴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则喜忧参半。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儒学还处在复兴的路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复兴。有的学者为儒学复兴制定了三个指标:1、儒家文化再次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2、儒学成为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3、儒学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判断儒学离复兴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改革开放以后,从大陆出走的一批儒家学者如张君劢、钱穆、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等人的著作传入中国大陆,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蔡仁厚、李明辉、林安梧、王财贵等海外学者进入大陆,而中国大陆儒家学者纷纷走出大陆,走向海外,大陆儒学与海外儒学真正走向互动。在改革开放之初,海外儒学对近期大陆儒学的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儒学就是儒学,不分大陆儒学与海外儒学;有的学者认为,港台新儒家与大陆新儒家是个伪命题,张、钱、唐、徐、牟无一不是大陆人,其思想在早在大陆就已经成熟。有的学者认为,儒学在不同地区发展呈现出不同形态,具有区域性特征,海外儒学与大陆儒学乃至大陆新儒家与港台新儒家是成立的。与会学者大都认为,改革开放之前,儒学发展主要在海外,改革开放以后,儒学发展的中心逐步转向大陆,当前大陆已经成为儒学复兴的中心。

这次会讲还就当前儒学研究与复兴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当前儒学研究与复兴的热点很多,会讲将问题聚焦在目前社会广为关注的儒学学科设置上。由于四川大学舒大刚、山东大学颜炳罡两位教授是倡议设立儒学学科的参与者,参会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对这一问题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提出了不少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向两位教授请教。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设立儒学一级学科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但如何设立、何时设立大家意见并不一致。有的学者在回答了社会人士对设立儒学一级学科质疑和在场青年朋友的关切之后,就设立儒学学科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如何设立作了系统说明。有学者指出儒学经过两千多年发展,形成了边界清晰,研究对象明确,层次、结构分明的学科系统。在孔子那里,就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之分,对儒学一级学科的设立及二级学科乃至三级学科建设都有借鉴意义。有的学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设国学一级学科,等条件成熟后再设儒学一级学科。有的学者则指出,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骨干,在国学复兴过程中具有风向标意义,儒学一级学科的设立可以带动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

与会学者就儒学未来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有的学者对儒学复兴过程中所出现的过度政治化的倾向予以坚决痛斥,认为那种“立儒教为国教”的过度政治性操弄不仅与政教分离的现代精神相对立,其对儒学复兴大业本身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也有的学者认为,儒学复兴的过程应当包容不同的声音,各种主张都应当相互尊严,和而不同。有的学者主张,儒学未来发展应当将儒学、儒家、儒教分开。儒学作为一客观文化现象与文明形态应当包容不同的方法、不同价值观、不同信仰,可以展开自由研究和知识性讨论。儒家是儒门中的人物,是儒家价值观的信仰者和儒家精神的身体力行者,执德要弘,信道要笃。儒教有两层意义,一种教是指教化之教,“修道之谓教”的教,另一种是说儒学有宗教性,有向着宗教化发展的可能性。有的学者指出:儒家人物应以谦卑地态度,虚心向佛教、道教、基督教学习,未来儒学应当走“神道设教”之路。有的学者指出,立儒教为国教的道路走不通,但向“建制化民间宗教”发展则是儒学的未来之路。有的学者认为,对未来儒学发展不要刻意回避意识形态,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儒学一直发挥着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未来儒学恢复到“刚性国家意识形态”几乎不可能,但作为“柔性的、软的意识形态存在”可能是儒学未来发展的目标。也有学者指出:任何一国都有范围其国志民心的最基本理念体系、价值系统与精神追求,美国是政教分离的国家,但任何一届美国总统就职都有浓浓的基督教色彩,都要手按基督教经典宣誓,显然基督教就是美国的自然国教,儒学复兴的目标如同基督教之在美国那样,在文化多元的中国社会里是“中国的自然国教”“习惯国教”。

会讲是传统书院的重要讲学方式,尼山圣源书院作为海内外知名学者共同发起创建的同仁书院,定期举办名校名师会讲。知名儒家学者景海峰、舒大刚、苗润田、黄玉顺、郭沂、颜炳罡、赵法生、赵卫东、刘伟、宋立林等参加了本次会讲。韩国首尔大学终身教授郭沂主持了本次会讲的开幕式,本次会讲主要策划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颜炳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96800x600 Normal010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

本次会讲在优美的《大同歌》声中结束。

上一条: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启真学术沙龙活动第二十七期成功举行 下一条:中国孔子基金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济南召开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512 电话:0531-8836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