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儒家文明论坛第十二期:儒学角色伦理学对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8日 10:01    作者:付春丽    点击:[]

Normal010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 2017年5月5日下午,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共同主办的“儒家文明论坛”(第十二期)《儒学角色伦理学:对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在知新楼A座2116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联副主席安乐哲教授。讲座由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教授主持。

\

讲座伊始,安乐哲教授从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的诸如全球温室效应、全球传染病、食品与水短缺、环境破坏、人口爆炸、国际恐怖主义等一系列困境中提出,中国儒学的崛起是改善这一系列困境的文化资源。他指出,中国的崛起带来了世界秩序的改变,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新文化秩序的形成和构建中也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打破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阻碍和壁垒是必要的。

中西方文化交流之间一直存在着旷日持久而且贻害颇深的不对称关系,想改善这种不对称关系,儒学角色伦理学起着重要作用。安乐哲教授特意举了中国哲学中“天、义、仁、理、道”等概念,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在以后的文化交流中更多地将西方的现代性语汇转化成亚洲白话语,在实践中不断尝试用中国哲学自己的术语解释西方哲学阐释中国哲学时的不对称问题。

接着,安乐哲教授从儒家人的“焦点—场域”观角度切入,认为儒家的角色伦理既非根本性的经验论也并非纯然的伦理理论,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在过程性、关系性中按照约定俗成的准则行事,从而基于直接经验优化人们在家庭和社区中的和洽关系。

最后,安乐哲教授从中西方哲学对比的角度,阐释了个人主义的深刻根源,并认为理解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明白成人是一个动态的,是过程性的,是Becoming而非Being,我们必须接受自身存在的灵活性,因为作为对世界没有自己观点的“存在者”,世界是不反映我们的兴趣和价值的。

\

提问环节,大家与安乐哲教授积极互动,场面热烈。听众就个人主义与关系中“仁”的问题与安乐哲教授进行探讨,担心如果以“关系”解读“仁”是否会导致伦理的相对主义,从而无法公平地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安乐哲教授从多元论的角度出发作出回应,他指出我们要做的不是排斥关系,而是做到对关系的合理利用,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不能避免它,那就充分地利用它,让其为我们拥有更好的明天服务。

\

讲座最后,王学典院长高度评价了安乐哲教授的演讲,并对参加讲座的学子们寄寓了深切的厚望,认为我们要想在研究中国古典学术上有所建树,必须深刻理解安乐哲教授讲座中多次提到的,要打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壁垒和阻碍,必须了解西方,加强中西方对话,取长补短,任何夜郎自大、自我封闭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最后,王学典院长还代表学子们诚挚地邀请安乐哲教授能经常来山大讲学,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对安乐哲教授能再次来山大的殷切期望中圆满结束。

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曾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余东璇杰出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第五届汤用彤学术讲座教授和第四届蔡元培学术讲座教授。现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夏威夷大学和美国东西方中心亚洲发展项目主任、《东西方哲学》主编、《国际中国书评》主编。在中国,他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联副主席。

上一条:政协委员之声:弘扬传统文化 厚植文化自信 下一条:孔孟儒学历史传承与转化创新研讨会召开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512 电话:0531-8836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