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山东大学刘晓东教授、杜泽逊教授应邀到南京师范大学讲学交流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2日 21:11    作者:    点击:[]

2015年5月7日下午3时,应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的邀请,山东大学刘晓东教授前来讲学。同时邀请到山东大学教育部特聘教授杜泽逊先生作为嘉宾出席。刘晓东教授,1945年生,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专业研究生,受业于殷孟伦、殷焕先二教授,专攻汉语音韵学和训诂学。1981年获硕士学位,毕业留校后作为蒋维崧先生助手,参与《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工作。1984年转入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从事科研与教学。撰有《匡谬正俗平议》,主编《清经解三编、四编》等。

杜泽逊,1963年生,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古籍目录版本学、四库学和山东文献研究,撰有《四库存目标注》、《文献学概要》、《微湖山堂丛稿》等。目前主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大项目《十三经注疏汇校》等。

讲座由赵生群教授主持,古典文献研究中心方向东教授、江庆柏教授、王锷教授及校内外师生百余人等一同聆听了刘先生的精彩讲座。

刘先生的讲座题目是:礼学与理学。先生从礼学、理学的涵义差别、内在关系等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思考,辅以大量古代文献实例作为佐证,条分缕析地进行了阐释讲解。刘先生认为:法是制而不化,培养良民意识;礼是由制而化,培养君子意识;理是化而不制,培养圣人意识。礼是外部对你言行的制约和限定,由外到内,不断学习,不断重复你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用习惯来逐渐改变你的人格。理学是礼学的发展,理学把礼学哲理化,理学变应然为自然,变治世为治心,把礼学的治世变成了个人精神的修养,变外铄为内拓,变行相界为本体界。礼学治世,理学治心。礼学与理学的传统,对我们民族性来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礼学让我们知道应当怎么做,而不是让我们必须怎么做。礼是一种文明的进化,它意识到只有人才能管理人,人无群不存,群无等不立,等无礼不固,礼无仪不彰。这些观点,十分新颖,发人深省。

讲座之后,刘先生和杜泽逊教授分别与同学们展开了互动交流,二位先生全面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

\


\

上一条:尼山学堂2011级赴曲阜游学考察 下一条:人员交流一览表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512 电话:0531-8836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