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荣祖 教授
汪荣祖教授,安徽旌德人,生于上海,长于台湾。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1961年获台湾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31年(1971-2003),澳洲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1988),厦门大学终身荣誉教授(2010-),美国科学院美中交换学者(1981-82),南开大学访问学者(2018-2019),现任维琴尼亚州立大学荣誉教授(2002-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曾获全美研究图书馆联合会评选为2001年度最佳学术著作(Outstanding Academic Titles),维琴尼亚州立大学最高研究奖(1994),维琴尼亚州社会科学院杰出学者奖(1993)等多项国外大奖。
专长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与中西史学史,已出版英文学术专书五种。中文学术专著计有《史家陈寅恪传》《史传通说》《史学九章》《诗情史意》《康章合论》《康有为》《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追寻失落的圆明园》等15种,散文集2本,中英文研究论文共计百余篇,中英文书评40余篇。
汪荣祖教授师从中国政治思想史名家萧公权先生,具体学术成就约有三方面:其一,研究清末民初纷乱时代的重要知识分子,别具只眼,特别对康有为与章太炎的研究,提出新见,论证这两位取径不同的思想家不是旧学的殿军,而是新学的先锋。他充分掌握资料,理解思想取向,使他成为此一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他为此一议题所发表的中英文专书与论文,也使两种不同语文世界的对话,更为密切。已故前美国历史学会会长魏婓德(Frederic Wakeman)教授曾写道:“汪教授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熟练的程度,令人惊叹”(Professor Wong has acquired a mastery of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that is quite breathtaking)。其二,汪教授对圆明园的研究最为完整,他克服困难,获得大量档案以及相关中外文数据与图片,据以成书。美国郝丝乐(Laura Hosteler)教授在著名的《美国史学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上评论说:“汪教授将圆明园以及园内的居住者与活动都写活了”。同样他以新出土的郭嵩焘大量日记为基础,写活了郭的一生及其内心世界与生活实况,旅途所见,以及他所处的晚清时代,使我们更能理解当时中国走向世界的挫折。其三,汪教授有关中西史学的论著在两岸流通,中国大陆销行甚广的《中华读书报》曾在首页大篇幅报道。他的《史家陈寅恪传》为这位渊博史家的第一本传记,创稿的艰辛可知。此书除论述陈氏生平与学术外,也指出一些中外学者对陈学的误解与曲解,并以论证的方式加以驳正。此书在两岸一再重印,已有七种不同的版本,北京中书局将于明年出增订新版。他的《史传通说》与《史学九章》两书受到史学界的注目,不仅论证新颖,贯穿中西新旧,澄清几位重要中西史家的学与识,而且文字流畅,笔语雅饬。新著《后史辨》也将于明年由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