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和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2日 12:15    作者:    点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和结构研究”,项目经费:80万,实施周期: 2010.12-2017.12。

首席专家:杨国荣教授。由中心协同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承担。

拟突破的重大课题:该项目立足于当代广义认识论和认知科学的新成果,以中国文化自身的展开为主线,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探究:中国文化中以认识世界与认识人自身为指向的认知与评价过程的基本特征、结构和机制,以及理论思维不足的成因和后果;中国文化的心智和符号表征系统的基本构架和特点,尤其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的书写系统与心智的内在表征系统如何相互影响的机制;中国文化所体现的辩证思维、类推、隐喻和论证的特征与结构;体现中国文化实践智慧的认知-认识基本构架;中国传统道德和治国理念在践行过程中形成和延续的认知特征和机制;中国本土宗教(佛教中的天台、华严、禅宗,以及道教)和民间信仰的认知特征和结构;中国文学艺术中(尤其是诗、画和音乐)创作和审美的认知特征和结构;当下中国文化生态中日常认知模式的实证研究。

最终结项专著将呈现出如下创新点:(1)在当代广义认识论和认知科学的视野下,从整体上系统探究中国文化的认知特征、认知基础和结构,挖掘其中所蕴涵的丰富资源,剖析内在的局限和不足。(2)不停留于中国文化的认知特征的现象描述,着重探究构成中国文化的具体的认知结构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各个认知特征的内在关系,尤其是基础性和派生性的关系。(3)不满足于中国文化的认知特征、认知结构和机制的刻画和阐述,更为深入地探索形成这些认知特征和结构的根本原因;我们假设根本原因是社会存在结构与自然环境的双重选择,对此将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作系统的论证。(4)不拘泥于学术上的成说,力求通过对当下中国人的日常认知模式的实证研究,来弄清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实际影响以及产生影响的途径。(5)在研究方法上,做到历史分析与现实评价相统一,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主要进展情况:2011年3月26日,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和结构研究”开题会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谢遐龄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任黄华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卫平教授、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周山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徐洪兴教授以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荣跃明主任等学者、专家汇聚一堂,共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2013年6月22日—23日,项目课题组等在华东师大召开了“中国文化的认知取向”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及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库兹敦大学、美国中央阿肯色大学、法国里昂高师等海外高校的近40位学者围绕“中国文化的认知取向”这一主题展开了丰富、广泛的学术对话与交流。迄今,课题组已组织了多次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发表了诸多学术成果,其中201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上刊发了杨国荣教授的《论实践智慧》,2012年相关成果获得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上一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正义论——中国古典制度伦理学” 下一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哲学史”(1949-2009)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512 电话:0531-8836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