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推广与普及
民俗文化发展与民间儒学传统考察研究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4日 14:02    作者:    点击:[]

协同平台:

(1)《民俗研究》杂志

(2)《节日研究》杂志

(3)《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

山东大学以张士闪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民俗学团队,已有近30年的学术积累。依托《民俗研究》(CSSCI)、《节日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三个学术刊物和学术平台,与文化部中国节日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研究基地,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村落田野研究为特色、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应用密切结合的传统,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新时期乡民艺术发展与公共社会建设》、《社会转型与精神重建:20世纪华北村落民俗艺术研究》等,和山东省项目《礼与俗:近现代民间儒学传统与传承》、《山东民俗文化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等,多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等。

2013年山东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立,采用了“1+2”的组建形式,即山东大学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山东省旅游局三家协同单位各司其职,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面展开协同合作,获得突破性发展:(1)主持实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节日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和山东省项目《培育好客山东贺年会民俗节会活动旅游产品体系》等。(2)中心研究人员完成专著10余部,论文100多篇,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3)成功举办“乡土传统与当代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节日传统与当代中国城镇化建设”、“礼俗互动中的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乡愁中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规民约与乡土社区建设”、“礼俗互动:历史学与民俗学的对话”等学术论坛或会议。(4)为保护和振兴传统文化建言献策,在《国是咨询》(国务院)、《红旗文摘》等刊物发表咨询报告和文章多篇,为国家和我省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012年5月,中心启动了由张士闪教授主持的重点项目“礼与俗:近现代民间儒学传统——以山东百村田野考察为中心”。该项目以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对山东百村的长期田野追踪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山东村落的地理空间、历史沿革、人生仪礼、岁时节日、信仰活动、游艺传统等方面的深入调研,发掘儒学文化在民间社会的存在形貌、文化心态、传承脉络与现代创新形式,以及在中华儒学文明高原地带所呈现出的文化景观与内蕴的发展张力。研究内容包括四方面:(1)中华儒家文化传统与乡土传承的学术史研究;(2)山东村落社会中的儒家文化传统与传承研究;(3)东夷文化(山东)传统与原始儒家的相互关系研究;(4)以山东百村为代表的当代民间儒家传统与传承的文化战略研究。此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淄博、临沂、曲阜、胶东等山东多个村庄的田野调查,初步完成了淄博七村的田野报告。

未来规划:在未来五年将围绕 “中国礼俗互动模式研究”、“传统礼仪与中国主流价值观”、“祭孔大典传播研究”、“传统礼仪与当代乡村社区建设” 、“传统礼仪与当代民俗旅游发展”等中心任务而开展工作。主要是探索当代国家治理与民俗文化发展之间的长期共生与互动关系,重视民众建构自身生活世界的文化创造能力,系统展开传统礼仪的资源梳理与创造性转化工作,让传统礼仪规范落实到当代城乡社区生活之中。

上一条:儒家传统礼仪传承、创新与实践 下一条:曲阜文化特区建设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B512 电话:0531-8836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