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2116室高朋满座。由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的尼山学堂人文高端讲座在这里举办。著名目录版本学家沈津先生应邀做题为“善本书志的撰写方法”的报告,儒学高等研究院何朝晖教授主持并点评。

讲座伊始,沈津先生讲述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以下简称《哈佛书志》)的编纂背景及意义。他指出《哈佛书志》是在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两任馆长(裘开明、吴文津)共同努力下所开展的项目,形成了书志撰写的“哈佛模式”。《哈佛书志》收集资料的完备性、编纂体例和方法的独到性为其他图书馆开展相关项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
随后,沈津先生详谈了《哈佛书志》的编纂、出版过程及其体例的创新。《哈佛书志》是沈津先生及其团队历时18年呕心沥血的重大成果。其编纂和出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成果《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由沈津先生独立完成。此项目始于1992年5月1日,历时两年500多个日夜,共计152万字,最后于1999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主要收录了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1500部宋元明善本;第二阶段的成果《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志》,由沈津先生与严佐之、谷辉之、刘蔷、张丽娟等在目录学、版本学、文献学方面颇有造诣的专家合力编纂完成,于2011年4月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6册,400万字。与前者不同,该书囊括了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所有宋元明清善本包括稿本、抄本、校本、活字本、套印本等。相较于其他书志,《哈佛书志》突破了以往书志编写的范式,不仅著录书名、作者、版本、卷数,还揭示出原书的内容、版本依据、流传情况等。 讲座中,沈津先生还讲述了编纂、出版过程中的小故事,内容活泼生动,听众兴趣盎然。

师生互动环节,沈津先生详答了版本尺寸的测量、行款字数的界定等问题。最后,山东图书馆李勇慧馆长为沈津先生的讲座作了精彩的总结。